沪市公司“期中考”稳中提质 创新驱动潜力大  第1张

  ◎何昕怡

  9月1日,上交所发布沪市上市公司2024年半年报综述。截至8月31日,逾2260家沪市公司完成半年报披露,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4.94万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净利润2.36万亿元,同比略降1.4%;扣非后净利润2.26万亿元,同比增长0.3%。

  整体来看,沪市公司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回升向好趋势明显,新旧发展动能加速转换,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出海呈现多元化格局,发展之“质”和转型之“效”呈现不少新亮点、新变化,新动能、新产业渐变渐成。

  沪市超九成行业保持盈利

  二季度重拾升势

  上半年,沪市公司总体业绩保持稳健态势,营收同比基本持平,净利润同比小幅下滑。但从第二季度经营数据来看,沪市公司重拾上升轨道,营收、净利润环比均实现增长。

  其中,沪市公司第二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1.18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2.6%;第二季度营收、净利润环比增速分别为4.9%、0.6%,净利润创近四个季度单季新高,较前四个季度平均净利润增长10.6%。实体企业边际改善更为明显,第二季度营收、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6.0%、7.7%和5.1%。

  上半年,沪市约有八成公司实现盈利,其中850余家净利润同比增长,近240家净利润增幅超50%,120余家增幅超100%,110余家扭亏为盈。

  分行业看,超九成行业保持盈利。社会服务、汽车、有色金属、公用事业、轻工制造、食品饮料、电子等行业净利润增幅居前,同比增速分别达378%、45%、43%、22%、18%、17%和12%。农林牧渔、钢铁、非银金融、基础化工等行业第二季度恢复势头较好,增速较一季度加快278个、200个、58个、2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沪市公司积极履行主体责任,中期分红迎来井喷期。沪市公司分红家数合计达337家,同比增长343%,合计分红金额近5000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向境内投资者分红金额近3000亿元,同比增长193%,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平安等10余家公司分红超百亿元。

  创新驱动发力

  新动能已成新支撑

  当前,沪市公司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发展新质生产力趋势喜人。

  上半年,实体类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近4300亿元,同比增长约4%,92家次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再创新高,累计投入超780亿元,同比增长约10%,研发投入强度中位数达12%。

  高研发投入带动高技术产业投资,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22%,轨交装备、航空装备、半导体等高技术制造行业投资分别增长35%、30%和18%。

  科技创新推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聚集,新旧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如生物医药行业加快技术突破,商业化进程提质增速。科创板创新药公司营收同比增长67%,累计超50款药品获批上市;多款国产创新药渐入放量期,百济神州、艾力斯、神州细胞等公司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新技术助力新赛道加速开辟。人工智能领域,云从科技自研的多模态大模型在综合评测权威平台OpenCompass的评测中取得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优异成绩,赋能客户实现智能化转型;量子通信领域,国盾量子推出的稀释制冷机打破“卡脖子”局面,运行指标达到同类产品国际主流水平;空天开发领域,中科星图深度融合地球大数据、分析解译算法与超级计算机,推出星图地球智脑引擎,提供高质量的时空内容服务。

  传统产业亦向高技术跃升。福耀玻璃攻坚5G天线玻璃实现一体化集成,最高网速每秒可达800兆比特;宇通客车突破低锂耗、缓衰减电芯等长寿命关键技术,率先推广10年100万公里长寿命电池系统。

  技术进步带动外贸增长

  出海呈现多元化格局

  上半年,720余家沪市公司披露海外业务数据,共计实现海外收入2.95万亿元,同比增长7%。技术进步和产品迭代催动出口增长的特征更为明显。

  全球电动化浪潮下,沪市车企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和产品迭代,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合计实现海外销量超80万辆,同比增长20%。“一车出海带动全链”,42家汽车零部件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长8%。

  以科创板为代表的科技型龙头企业积极角逐高水平国际市场,表现更为突出。市场地位方面,晶科能源、中复神鹰等35家科创板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上排名全球第一。技术先进性方面,中微公司、华海清科等12家半导体设备公司多项关键技术突破海外垄断,不断向高端迭代。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科创板公司在多个细分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时代电气、铁建重工等先进轨交公司主持和参与50余项国际标准制定,努力提升中国标准、中国装备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沪市公司出口格局日趋多元化,与发展中经济体合作更加紧密。上半年,沪市76家公司公告新设海外子公司、投资项目等出海动作,提及“亚洲”或“东南亚”的多达50家。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沪市公司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央企基建公司参与建设的一系列地标工程相继落地;晶科能源与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等投资9.85亿美元共建10GW高效电池组件项目,助力中东地区清洁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