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之城”挑大梁
多地GDP“含新量”明显
透视长三角41城经济“半年报”:
“万亿之城”挑大梁
多地GDP“含新量”明显
◎记者 严曦梦
近日,长三角41城经济“半年报”已全部出炉。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地区GDP总量突破15万亿元,约占同期全国GDP的四分之一,经济态势稳中向好。
“万亿之城”有望扩容
从经济总量上来看,今年上半年,长三角9座“万亿之城”GDP总和达85990.24亿元,占长三角地区的57%、全国的14%。
8座城市上半年GDP超过6000亿元,分别为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南通、合肥。其中,3城破万亿元。上半年,上海GDP达22345.59亿元,位列41城之首。苏州、杭州位列其后,分别为12059.4亿元、10137亿元。
多城半年度GDP实现新突破。如,杭州首次迈上万亿元,宁波首次突破8000亿元,合肥首次突破6000亿元。
今年上半年,常州、温州、徐州三座城市GDP在4000亿元至6000亿元区间。其中,常州在2023年晋级GDP“万亿之城”,今年上半年GDP达4773.2亿元。温州和徐州上半年GDP分别为4298亿元、4228.73亿元,成为有望今年冲刺“万亿之城”的潜力股。
此外,上半年,长三角共有23个城市GDP超过2000亿元。其中,江苏“十三太保”全部包含在内,江苏成为了全国唯一一个所有地级市半年GDP都突破2000亿元的城市。
从GDP增速来看,长三角41城中有34城跑赢全国5%的增速,占比超过八成。13城经济增速超过6%。其中,宿迁、淮安、绍兴上半年GDP增速分别为7.3%、7.1%和7%,增速居长三角41城前三。
在长三角9座“万亿之城”中,“最强地级市”苏州以6.2%的增速位居第一。此外,无锡、南通、常州、合肥、宁波上半年GDP增速高于全国,分别为5.9%、5.8%、5.6%、5.5%和5.4%。
多地“含新量”明显
记者梳理发现,上半年,长三角多地“含新量”明显,新质生产力发展势能持续积蓄:
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6.1%,增速较一季度加快4.9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生产形势全面好转,增速较一季度分别提高5.2个、5.0个和0.7个百分点。
绍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1%、8.0%、7.4%。
无锡新动能行业增长势头良好,电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保持高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尤其亮眼,同比增长13.5%,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5%。
合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31.5%,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重点产业拉动强劲,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4.5%、45.4%,新能源汽车产量51.5万辆,同比增长67.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