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电才 

  10年时间,健合的奶粉业务不断收缩战场。

  今年上半年,健合实现收入66.92亿元,同比下降4.1%;纯利3.06亿元,同比下降49.7%。营收、纯利双降之余,健合在中国市场上的收入,也同比下滑了10.5%。但纵观上半年国内其他奶粉企业,飞鹤、澳优等企业均实现营收正增长。

  这家从中国广东起家的奶粉企业,过去赖以生存的婴幼儿奶粉业务出现下滑,反而是通过收购而来的保健品业务后来者居上。

  十年前的2014年,健合总营收为47.32亿元,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营收占比84.1%。到了2023年,婴配粉收入占比降到31.6%。

  为了一改奶粉业务的颓势,健合最近两年几度换帅。

卖不动奶粉的健合,靠卖保健品能走多远?  第1张

  2022年9月,天价“洋总裁”安玉婷“挂冠”而去,Camillo Pane任总裁不到半年也宣布离任。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动被视为公司大踏步扩张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体现。

  尽管健合试图通过人事调整和业务转型来应对市场变化,但这些措施的效果尚需时间来验证。

  01 第一大业务收缩,婴配奶粉营收双位数下降

  很多人对健合集团并不了解。

  回到1999年,罗飞与哥哥罗云在广州成立合生元,这正是健合的前身。几年后,公司与法国拉曼达成战略合作,以“合生元”品牌在中国经营益生菌产品。直到2008年,罗云杀入奶粉赛道。

  经过数年业务的发展,当前,健合的业务分为三大板块:ANC(成人营养与护理业务)、BNC(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PNC(宠物营养及护理用品)。日前,健和发布的2024上半年财报显示,2024H1,健合收入为66.9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69.8亿元下降4.1%;毛利也随之下降,达到40.7亿元,降幅为4.5%;纯利大幅下滑至3.1亿元,较上年的6.1亿元减少49.7%。    

  毛利降了近一半,为什么?

  细看健合三大核心业务中,BNC(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实现收入24.32亿元,同比下滑22%,拖累了公司整体业绩。

  今年1-6月,婴配奶粉营收17.98亿元,同比减少18.8%。婴配奶粉基本盘面临冲击,其营收占比,已由2022年40.5%,下滑至现在的26.9%。

  也就是说,过去,健合最核心的奶粉业务,如今却成为业绩增长的负担。

  健合的奶粉业务出现下滑,已经不是第一天。

  在2023年财报中,奶粉业务已经不再是健合的第一大营收板块。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2023年收入139.3亿,同比增长9%。而其营养品收入占比超过60%,这也意味着营养品业务已经超过原来的婴配奶粉业务,贡献了健合集团的大部分营收。

  从今年上半年财报看,健合婴幼儿配方奶粉、婴幼儿益生菌及营养补充品营收均有所下滑,分别同比减少18.8 %、31.6%。对此,健合集团解释称:“主要原因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面临持续的系统性挑战,新旧国标过渡后竞争持续激烈,消耗渠道库存所需时间较预期长,导致销量减少。”

  对比业内同行,飞鹤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0.9亿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18.1%。澳优实现营收36.81亿元,同比增长4.8%;毛利为15.98亿元,同比增长8.4%。

  在同样的“系统性”挑战下,健合的业绩却与同行拉开差距,或许真正业绩下滑的原因,仍应该从自身挖掘。

  一直以来,健合合生元的奶粉业务一直坚持走超高端路线,不过,消费降级的背景之下,飞鹤等一众奶粉品牌的价格都已经逐渐下探到合理范围内。只有健合合生元,一罐奶粉还是300多元的价格。

  多元化扩张带来了保健品等业务的快速崛起,但对于奶粉业务价格、研发等方面的忽视,或许才是营收下降的原因所在。           

  02 第二大业务放量,十年前押宝保健品,成最大营收支撑?

  由于以奶粉为代表的BNC业务表现不佳,健合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另外两项业务上。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ANC,也就是保健品相关业务。

  提及这一业务,还要回到2015年,当时在中国婴配粉市场,像健合这样打出国际化的品牌,活得相当滋润。彼时,罗飞做出一个大胆的选择,进行多元化转型。从单一的婴配业务拓展到成人营养业务,让消费群从婴幼儿拓宽到成人,实现年龄层的全覆盖。

  2015—2016年,他大额举债,耗资百亿收购保健品牌Swisse,拿下其100%的股份和全球所有地区的分销权。

  过去,罗飞就曾表示,未来公司ANC的占比肯定会超过BNC的权重。

  为了更好地发展BNC业务,健合的“营养补充品”业务线不断扩张,包括Swisse维生素、草本及矿物补充剂,以及合生元婴幼儿益生菌及营养补充品等;Solid Gold宠物食物、Good Goût婴儿食品及零食归于“其他”。

  2019年至2023年,健合集团ANC业务收入分别为39.91亿元、38.68亿元、42.09亿元、45.59亿元、61.45亿元,呈现上涨态势。可以说,保健品业务正在成为健合营收的最大支撑。

  今年上半年,健合ANC业务收入达32.8亿元,同比增长11.2%,占营收比重为49%。其中,来自中国内地ANC分部的收入保持稳健增长,较去年同期上升8.8%,占集团ANC总收入的64.9%。

  ANC业务的不断增长,与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分不开。

  我国保健品市场呈现“多强、多弱”的局面。国际一线大品牌在国内均有一定市场份额。且因细分品类多达二十多种,因此市场份额比较分散;细分品类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

  多年前押宝Swisse,让健合实现了两条腿走路。

  除了在中国市场,保健品业务持续增长,在全球市场,Swiss的表现都是亮眼的。

  2023年罗飞曾直言。“Swisse全球销售额达10亿澳元,较2015年收购时,增长3倍。”

  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8月,Swisse官宣网球选手郑钦文为品牌大使。而巴黎奥运会上,郑钦文成功摘金,罗飞押宝成功,有望拉动下半年品牌收入增长。    

  不仅是成人保健,罗飞还看准了宠物保健品的商机,重点杀入北美市场。先后收购了宠物营养品牌Solid Gold及美国线上宠物营养品品牌Zesty Paws。罗飞认为,成人营养品里的辅酶q10,宠物也在吃,婴幼儿、成人、宠物都会补充益生菌。

  上半年,宠物营养及护理用品收入近10个亿。这也足以说明,罗飞在保健品上押宝的正确性。

  03 200亿目标,人事变局之下,健合下一位领航员在哪?

  2015年不断收购开始,健合的业绩也开始快速增长,从这一年的48.1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01.3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营收大关。

  也就是这一年,罗飞给健合定下了短期的业绩目标:2020年的营业收入实现20亿美元(约140亿元人民币)。

  为了在2年时间内将营收翻倍,罗飞高薪请来了“洋总裁”安玉婷担任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2021年为例,安玉婷以3453万元的年薪收入(不包括股权分红的税前所得),居于国内乳企高管中的第一名。

  要知道,亚洲首个营收破千亿的乳企伊利董事长潘刚年薪为2295万元、蒙牛总裁卢敏放的1513.6万元、飞鹤集团董事长冷友斌的1691万元。

  安玉婷在任期间,2019年至2021年,健合集团收入分别为109.25亿元、111.95亿元和115.48亿元,在超过百亿元后,增长缓慢。

  事实上,过去一系列收购扩张也留下了后遗症——截至6月底,健合账面商誉达77.5亿元,对比2014年底的7600万元,10年时间增长了百余倍。    

  商誉高悬、债务重压,同时,还要保持各业务线稳定的增长,防止商誉减值吞噬利润,压力可想而知。

  重力之下,人事震荡。

  2022年9月,健合集团宣布安玉婷因个人原因离任首席执行官一职。接替她成为总裁的Camillo Pane不到半年也宣布离任。此后,中国区CEO的职位交到了李凤婷的手上。

  去年7月的发布会上,李凤婷提及了中国区业务增长愿景——期望完成2023年100亿元目标,2025年冲刺120亿元人民币愿景。

  而今年上半年,健合中国市场实现收入45.41亿元,不及百亿目标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