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寇佳丽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重大项目建设可有效拉动投资,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带动作用。延续此前铿锵有力的建设步伐,四季度以来,多地新一批重大项目已集中开工。

  例如,“安徽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显示,10月8日上午,全省(安徽省)第四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在合肥举行。据悉,第四批开工动员项目共有551个,总投资4268.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26.1亿元。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22个,50亿元以上项目15个。

  以项目建设赋能地方发展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重大项目建设能直接或间接带动大规模资金进入相关行业,还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消费,为形成消费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贡献力量。

  周茂华解释称:“以大型水电站建设为例,项目建设需要土地购置、设备采购、设计与建筑施工等,资金因此流向材料供应、设备制造等领域。材料和设备需要运输,资金由此流向物流行业。建设期间,施工队伍及其家属的日常开支,会带动项目所在地消费增长;工作人员获得收入后,消费意愿会整体提升。项目竣工后,水电站的运营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具备独特景观的水电站,本身也可能因其工程文化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赋能当地文旅产业。”

  记者梳理发现,从涵盖领域看,多地四季度重大项目建设呈现出一个鲜明特点,即兼顾民生社会事业补短板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田惠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述特点体现了各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考虑和长远规划,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除拉动地方投资、带动就业、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重大项目建设还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地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民生改善和产业升级相辅相成,可以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各地重大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至关重要,而四季度尤其如此。一方面,四季度的经济表现往往对全年经济走势起决定性作用,在此背景下,积极推动重大项目有序开工与建设,能为各地全年经济目标的顺利完成提供强大支撑。另一方面,基于前三季度的扎实操作,截至四季度初,绝大部分政府投资已落实到位。各地紧锣密鼓安排项目动工,可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提振市场信心,为后续更好地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以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重大项目建设往往承载着我国长远战略目标和重大战略规划,项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我国日益重视重大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当前,正以制度建设稳步提升管理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管理办法》围绕“工作程序”“成果应用”等多方面进行了规范和指导。地方政府亦积极跟进。例如,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海南省重大项目管理办法》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副所长盛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关文件对健全重大项目后评价制度,规范项目后评价工作,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作出了制度性安排,将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到了新高度,有利于切实提高项目投资的综合效益。

  “对项目管理的重视,也与重大项目建设的未来新趋势息息相关。今后,重大项目的资金来源会更加多元化,民间资本在项目资金中的占比会得到提升,重大项目与高新技术的融合将逐步深化,上述新趋势要求项目管理向更高水平稳步提升,而全方位的管理也能加快新趋势的演变与到来。”田惠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