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天气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保险业在防灾救灾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农业保险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大国粮仓”保驾护航?
在8月21日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围绕这些热点话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谈保险业助力防灾减灾救灾
尹江鳌: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比如今年上半年,我国自然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约932亿元,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382亿元。
金融监管总局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保险业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积极应对灾害事故,服务民生保障。具体来看:
一是加强行业统筹调度。面对灾害事故,在相关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和相关地区的金融监管局,迅速启动应对预案,建立绿色通道,完善服务规范,在防灾减灾救灾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指导行业做好理赔服务。今年前7个月,保险业赔付支出约为1.3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30.2%,赔付支出增速明显高于前7个月保费收入5.2%的增速,这说明赔付增长比较快。在应对灾害中,金融监管总局推动行业出台车险“三免四快”、农房保险“四快两免”等政策,做到应赔尽赔快赔。截至目前,今年南方地区受灾比较重的湖南、江西、广东等地区,已经赔付约28亿元,保险机构投入人力约8.7万人次,派出查勘救援车辆约5.8万辆次,较好支持了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
三是推动行业配合做好防灾减损。引导保险业在灾前预警、灾中管控、灾后救援中发挥风险减量作用。比如,保险业联合有关部门对14.3万家企业排查,发现风险隐患约54万项,通过推动整改来实现防灾减损。
综合来看,我国保险业正日益发挥在应对灾害事故中的作用,但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比如,今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约为1200亿美元,其中保险赔付约为600亿美元,占比为50%左右。我国保险赔付占灾害经济损失的10%左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为推动保险业更好发挥功能作用,下一步,在完善制度上,将搭建保险保障能力等评价体系,完善灾害事故分级应对机制;在探索试点上,将在今年初扩大住宅巨灾保险保障范围的基础上,总结河北、湖北、北京门头沟等地的做法,推动各地开展试点;在深化改革上,将扩大农险供给,同时完善共保机制,提升对重大项目等的风险保障;在强化监管上,将优化承保理赔标准,提升保险服务质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谈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尹江鳌:农险是保障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手段。近些年,金融监管总局着力推进农险转型升级,增强保障服务能力,取得了积极进展。今年上半年,农险赔付475亿元,同比增长5.1%,惠及农户1626万户。具体来看:
一方面,围绕“扩面、增品、提标”,扩大农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今年,玉米、小麦、水稻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扩大到全国所有地区,经测算,为全国农业生产增加保险保障大概4000亿元。同时,丰富地方特色农险产品,比如广西推行了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应该说,我国各地农业生产的差异比较大,地方特色农险探索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另一方面,促进农险业务规范,强化农户利益保护。出台了《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农业保险精算规定》;发布地市级三大主粮成本保险行业基准纯风险损失率表,主要是为了支持各地区差异化定价;同时,部署开展农险年度专项检查,通过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业务的规范。
此外,加强农险标准化建设,推动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组织行业编制了种植险、养殖险、森林险承保理赔服务规范;指导行业制订《农业保险产品开发指引》;发布三大主粮等保险示范条款。总体来看,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推动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农险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去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大概9万亿元,居全球首位。同期,我国农险保障金额大概是5万亿元。这个比例大体说明农业保险还是大有可为的。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深化农险改革,拓宽农险服务领域,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多层次农险产品体系,从保障重置成本向保障经济价值延伸,提升农险保障水平。推动出台主要险种的纯风险损失率、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行业示范条款、精准投保理赔政策文件,促进农险规范经营。
关于气象变化方面,金融监管总局将引导保险公司积极主动应对,稳步开展天气指数保险、区域产量保险等创新试点;推动农险逐步由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型,由保生产环节向保全产业链扩展,逐步形成对农业发展的综合性保险保障体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