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化(000822)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未发生变化,继续致力于纯碱、烧碱、溴素、氯化钙、小苏打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其中,纯碱产量161.81万吨、销量155.57万吨,产销量位于行业前列。

(一)主导产品纯碱行业发展情况

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也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产品,其化学名为碳酸钠(Na2CO3),国际贸易中又名苏打或碱灰,广泛用于玻璃、无机盐、冶金、医药、石油、制革、纺织印染、食品、造纸等行业。

目前,纯碱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和天然碱法两种,化学合成法主要包括氨碱法、联碱法。纯碱可分轻质纯碱和重质纯碱两种,两者主要差别是物理性能,如松散程度、颗粒大小、形态等。

据卓创资讯(301299)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国内纯碱产能3868万吨,较年初增长5.74%。2024年1-6月份,国内纯碱产量1867万吨,同比增长18.96%;出口44.83万吨,同比下降53.25%;进口74.92万吨,同比增长265.82%。

2024年上半年,国内纯碱市场整体呈现供需双增,由于新增产能投产兑现,供应增加强于需求增加,同时受前期订单集中到港影响,进口量较同期增加,纯碱市场价格宽幅震荡,波动较大。从需求端来看,重质纯碱下游光伏玻璃日熔量持续攀升,成为主要的需求增量来源;浮法玻璃日熔量虽冲高回落,但整体保持较高开工率,在产日熔量同比实现增长,两者刚需保持总量上升态势,对纯碱市场形成有力支撑。轻质纯碱需求整体稳中略增,其中碳酸锂需求增量较为明显,日用玻璃、小苏打、泡花碱等行业需求略有下降,味精、氧化铝、洗涤剂等行业需求小幅增加。

(二)主要业务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石灰石等大宗原材料,以产地直采为主,通过招标比价、矿企战略合作,不断优化供应链资源,保障生产平稳运行。

2.生产模式:公司采取流水线不间断连续生产模式,以“设备运转长周期、生产运行高质量、协同协作无缝隙、节能降耗破记录”为目标,各生产单位根据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组织生产。

3.销售模式:采取直供厂家为主、其他为辅的销售模式。根据不同产品市场情况分类施策,充分发挥产能和质量优势,与优质客户洽谈深度战略合作协议,锁定长期销量,实现均衡稳定的供需合作,满足客户需求。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完善的产业链条:公司按照一核多翼、链式布局、协调联动、耦合发展的思路,打造上下游产品接续成链、关联产品复合成龙、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为特色的海洋化工生态工业体系。目前,由原盐、纯碱、烧碱、溴素、氯化钙、小苏打等诸多产品串并联而成的产业链条日臻完善,协同协作、互惠共赢的集群效应不断增强企业韧性,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公司获评“山东省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纯碱厂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为国家绿色工厂和绿色产品“双绿”企业;溴素厂为省级“绿色矿山”企业和市级“绿色工厂”;氯化钙厂为市级“绿色工厂”。

2.卓越的质量品牌:公司秉持“品誉四方、质赢未来”的理念,潜心于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多次获“国家认定级信誉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荣誉。公司主导产品纯碱多次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石化行业名牌产品”“山东名牌产品”“山东省产品质量奖”“山东省高端品牌”“山东制造-齐鲁精品”等荣誉,2024年再次入选“好品山东”,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3.先进的技术水平:公司坚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持续推动企业数转智改,构建产供销研协同一体化智能平台,建设“数字海化”,打造智能化、数字化智慧工厂。纯碱厂被评为“山东省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羊口盐场被评为“山东省盐行业领军企业”;氯碱树脂公司被评为“山东氯碱行业卓越企业”;溴素厂先后攻克罐装溴素溴水自动分离、非优级品溴素再脱氯等行业难题,成为国内首家解决提溴后卤水酸性中和难题的厂家。

4.厚重的文化底蕴:公司企业文化底蕴厚重,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海化家-文化”,倡树“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海化,像经营家庭一样经营海化”及“走光明大道,干光明事业”理念,坚持与员工共享发展成果,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合力攻坚、推进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公司先后荣获“第十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第三十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市场风险:基础化工行业周期性较强,易受产业政策调整、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导致产品价格出现较大波动。

应对措施:密切关注产业政策动向,加强宏观经济形势研判,通过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优化调整营销策略等,降低市场波动对经营业绩的不利影响。

2.安全生产风险:化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复杂,且生产过程中部分环节为高温、高压工艺,存在一定的安全生产风险。

应对措施:加快数转智改建设,推进生产、安全的智能化管控,健全双重预防机制,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做好事前风险防控,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3.环保风险:随着“双碳”政策的实施,环保标准及监管趋严,化工企业在生产技术更新、环保设施升级等方面压力增加,如不能及时转变发展思路,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主动采用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技术,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推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持续打造绿色工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email protected]